成都市多部门将联合开展门(楼)牌专项清理工作
嫌“14”号不吉利,擅自将门牌号改成气派吉利的“88”、“66”号等,这类做法最高可面临3万元罚款。昨日,成都市公安局通报,针对门(楼)牌单双号混编、无序跳号等现象,公安机关于12月1日至12月31日,将联合成都市民政局、市交委等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门(楼)牌专项清理工作。
嫌号码不大气酒店私改门牌号
不久前,本报记者曾采访过三圣街相邻的两幢楼房,一幢是三圣街38号,而本该是三圣街40号的楼房却直接跳到了58号。
“不仅外地人在成都找地方很困难,本地人收取信件也常常文不对号,这对城市形象是个巨大的伤害。”据成都市公安局介绍,
曾有一家位于双林路的酒店,因为嫌门牌号不大气,便擅自将门牌号改了。更有一些商家,由于装修等原因摘下门牌号后,被社区民警过问时,便自己随便制作或编写一个门牌号贴在门上。重号、无号、单双号混编、无序跳号等现象让群众的生活遭遇诸多不便。
针对以上情况,成都市政府2005年颁发了《成都市门(楼)牌管理办法》,公安机关也开展了为期四年的门(楼)牌规范化建设工作。截至2008年11月,成都市共有完成5600多条街(路)巷门(楼)牌规范化建设,做到了“有门必有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门(楼)牌无序跳号、单双号混编和门(楼)牌版面书写的街(路)巷名称与实际街(路)巷指示牌书写名称不一致等
现象又开始出现。
清理一个月旨在减少百姓麻烦
“清理的前提是以方便老百姓、减少其损失和麻烦为主。”成都市公安局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副处长刘建辉介绍,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清理工作共分三阶段,从12月1日至12月9日,社区民警将对无序跳号、单双号混编等现象开展摸底调查。前提是顾及更多百姓利益。如两个地方的门牌号发生冲突,一个地方居住了1万人,而另一个地方只有几个人的门楼牌信息需要更改,“肯定会优先考虑一万人的利益。”
据介绍,更改门(楼)牌后涉及的改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明等费用,“公安机关正
在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在办证时效、费用等方面提供优惠。”
而从12月10日至12月14日,公安机关将通过多种方式向群众、企事业单位宣传规范门(楼)牌的必要和规范门(楼)牌后相关证件的更换流程与步骤。12月15日至本月底,将全面开展专项清理工作,彻底解决无序跳号、单双号混编和门(楼)牌版面书写的街(路)巷名称与实际不一致的现象。
公安机关提醒,擅自编写、安装、涂改、污损、遮挡、覆盖、移动门(楼)牌等,将被处以50—500元罚款,而对限期整改仍置之不理的商家及企事业单位,将最高处以1000—300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