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发传单、拉横幅等被动式安全宣传群众参与度往往不高。为让广大群众兴趣高涨,泸州市古蔺县彰德街道办事处兰馨社区在安全宣传“接地气”“精细化”“解难题”上进行了摸索,让安全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让安全的理念潜移默化到社区每一个居民。
扭秧歌齐声唱,“老套路”玩出“新花样”
“一二三,大家动起来,袖子甩起来!”在古蔺县四渡赤水广场上,25名腰鼓队队员敲着锣鼓、扭着秧歌、甩着衣袖,吸引了许多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另一旁兰馨社区工作人员正向大家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并解读日常安全须知。
“古蔺县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广场是网红打卡点,这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在这里观光,人员相对集中,宣传效果也很好。”兰馨社区支部书记李艳道出了安全宣传阵地“选址”的原因。
为提升安全宣传的吸引力,兰馨社区还邀请专业老师,创作脍炙人口的安全宣传快板儿歌曲--《安全工作暖人心》在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广场表演。随着轻快的快板声响,一句句安全宣传劝导语走进群众心间。
“我们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社区安全宣传很到位。”退休教师、老党员蔡雄昌不但是该社区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的“受益者”,更是积极的践行者。兰馨社区通过邀请老教师、老党员、退休干部等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工作,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安全、支持安全。
下足绣花功夫,“网格+”探出“新思路”
兰馨社区位于古蔺县城西端,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4108户,总人口12748人,12个建成小区,流动人口1000余人。
为统筹做好社区安全宣传工作,确保社区居民住的安心、住的放心,该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依托政法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社区划分为五个网格,成立由社区书记担任安全网格长,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负责人担任网格成员的网格化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安全宣传+工作开展+隐患排查+民情收集+信息上报+安全宣传”的闭环管理模式。
今年以来,通过闭环管理模式,发放安全宣传资料5000余份,消除安全隐患50多处,开展消防演练7场次,受益人数达8000余人。
同时,该社区在隐患排查综合治理上下足了一番绣花功夫,按照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将风险划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建立风险辨识、登记、整改、销号台账,由网格员加强日常排查,街道不定期巡查,县安办实地督查,积极与街道、部门联动,隐患整改率达99%。
以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让安全理念潜移默化到社区每一个居民;从日常生活出发,将安全知识带到千家万户;从细微处排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增强安全免疫能力、恢复能力,建设安全韧性社区,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这就是兰馨街道“网格+安全”的航向标。
社区定时“吹哨”,部门“周末”解难题
“小区安全要注意哪些方面?电瓶车要如何规范充电......”在“周末服务一小时+”的时间里,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工作人员正在为兰馨社区居民讲解小区安全注意事项、家庭防火须知、地震逃生技巧等知识。
兰馨社区紧紧依托行业部门,借助单位专业力量,利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搭建起“周末志愿服务一小时+”的社会治理平台,逐步缓解社区专业力量不足,宣传不够深入,隐患排查不到位等难题。
“我们社区秉承安全发展理念,充分协调各方资源,在周末邀请应急、消防、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社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科普、消防演练、电信诈骗宣传、食品安全宣讲、疫情防控讲解等,有序推动安全宣传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兰馨社区服务大厅,支部书记李艳详细地介绍“周末服务一小时+安全宣传”的具体做法。
兰馨社区推出“周末服务一小时+安全”以来,部门先后报到22个次,参与安全志愿宣传100余人,解答安全问题300余个,帮助群众消除安全隐患55条,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安全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宣传氛围。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安全宣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上下求索,需要久久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