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州村民将秸秆打捆运走
连续两日,成都的天空未被秸秆烟尘污染。但对于成都市秸秆督查员来说,今年禁烧工作还将持续一周时间。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与督查员再一次驱车到崇州、大邑(微博)等地进行例行督查。一路上,当地的秧苗已快栽完,收割后的秸秆码放在田边,等待着化作农肥回田。
对此,成都市农委农建处处长殷小伟表示,截至昨日,全市共发现违规燃放秸秆现象30余起,禁烧情况明显好于去年。
秸秆堆成小山 化作农肥回田
昨日下午3点,崇州市济协乡天宫村外200余亩水稻秧田已经插完,远远望去绿成一片。
而就在嫩绿色的秧田旁,黄色秸秆堆成了小山。此时,当地村民黄德友拉着满满一三轮车的秸秆停在机耕道上。“秸秆早就不烧了,回田之后成肥料。”黄德友指着这些秸秆说,从2004年开始,他家就再也不烧秸秆了。这些堆放在田边的秸秆,等它自然腐化后成为有机肥料,将再次利用。
该村村长张伦全说,目前全村50%的农田都选择了这种方式处理秸秆。除此之外,部分田地还使用了机械还田、走道式堆放、收储种植食用菌等方式处理。
秸秆综合利用 今年突破85%
目前整个成都的秸秆处理情况是怎样的?还会不会出现秸秆烟雾锁城的情景?
成都市农委农建处处长殷小伟说,截至昨日,共在成都范围内发现了火点或黑斑30余处(当事人均受到严肃处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禁烧效果比去年要好得多。
由于当前城南各区县的秸秆处理、水稻插秧已基本完成,但北边部分区县还在进行,“因此禁烧压力依旧存在,整个督查工作还将持续7天左右。”
殷小伟同时介绍,成都平原这一季,有280万亩农田进入收割期。
目前已经有80多万亩农田的秸秆已经就近堆沤,还有100多万亩农田的秸秆,已经机械还田。“今年的目标任务是,85%农田的秸秆能够被综合利用,现在看来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