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安全要闻-> 安全信息 > 安全信息

职场人告别“拼命三郎”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3-29 页面功能【字体:放大 缩小】【打印】【投稿】【评论
       职场人每天都在很忙碌的工作,近日北京民警姜子军连续工作40小时,猝死在办公室,年仅34岁。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姜子军的猝死可以称作“过劳死”或是“劳累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从目前送到医院抢救的病人来看,“过劳死”的病人呈上升趋势,而且以知识分子、精神劳动强度和压力过大者居多。“过劳死”在许多发达国家被称为职业病,与长期超时工作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通常发生在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从事企业、警务、艺术、医疗、IT、新闻、科研等行业的人群中。主要原因就是中青年人经受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部分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极易“过劳死”。

       “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 远离疲劳,避免“过劳死”,个人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锻炼,

       2.心情舒畅,

       3.合理饮食,

       4.适度休息,不提倡“拼命三郎”,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

       5.定期体检。

       各个单位要重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障劳动者的合理休息权,调剂紧张的工作节奏,鼓励职工每年休假,坚持每年一度的体检工作。

       相关部门应从制度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法律或者专门立法,来防范“过劳死”,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下一篇:名企求职七大策略    

新闻看点
最新加入企业
最新入库产品
网站声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四川职业安全健康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四川职业安全健康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