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冶金 > 冶金

钢结构施工焊工危险因素的安全防护

来源:本网信息部整理 作者:佚名 日期:2009-7-21 页面功能【字体:放大 缩小】【打印】【投稿】【评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调整,以奥运会场馆为代表的钢结构建筑不断涌现,标志着我国建筑钢结构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建筑市场的新变化给钢结构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钢结构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体现建筑艺术风格,钢结构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构件形状多变、节点复杂的特点。焊接是实现这种构造连接的主要方法。但是焊接的专业性很强,对焊接工艺、焊接环境、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现场节点焊接具有操作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同时随着新品种钢材的推广和应用,无参考经验的焊接新问题不断出现,钢结构焊接的难度也在相应提高。因此焊接仍然是钢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钢结构施工现场的焊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依然存在新风险,面临新挑战。

  同时,如果焊接质量不好或有隐患,还会导致工程结构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引发其它二次事故。综合分析本行业焊工的危险性和有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发生各类事故,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分析。

  1.1 铜结构建筑类型和安装工艺方法

  钢结构建筑可分为轻型钢结构(含门式钢架)、重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含网架、网壳、空间桁架)、住宅钢结构五大类。包括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两个过程。钢结构施工就是将加工制作好的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吊装、拼装到设计预定的位置,然后进行测量校正、连接固定,逐件逐单元地集成并最终形成结构体系的过程,其安装工艺方法根据钢结构工程类型现场决定。施工现场焊接常用手工电弧焊,特殊情况下使用钨极氩弧焊、CO2气焊保护焊。切割方法:氧一乙炔焰气割,砂轮机切割。

  1 2施工项目管理状况。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普遍存在重视进度、强调质量而忽视安全的管理现状。

  1.3 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

  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工艺方法决定了焊工的工作环境:1)高空作业。2)露天作业。3)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4)操作空间有限,多障碍环境作业。5)操作位置多变,现场交通不便。6)施工场地有限,现场临时堆放材料设备多。7)高温、严寒、雨雪雾风等恶劣气象环境。8)夜间、光线灰暗能见度低的环境。9)接触带电导体、金属构件的环境。10)接触易燃易爆材料环境。11)接触高温热辐射的环境。

  1.4 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条件。

  与其他行业焊工相比,钢结构施工现场的焊工手工操作多,机械化程度低。施工现场流动性大,工地后勤保障普遍跟不上,安全投入不够,劳保用品发放不及时,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2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素分析

  施工现场是施工因素的集中点。由于多工种立体作业,各种材料设备临时堆放,人员、材料、设备又不停地流动,在此环境下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施现场存在多种危害因素,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

  在钢结构施工现场直接操作的焊工,一方面自身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存在危害因素,另一方面处于交叉作业、高空作业、恶劣气象天气、受限空间等等特殊工作环境,又随时随地活动于其他危害因素的包围之中。而事故的发生,通常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其往往是由若干因素在一起共同作用,达到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引发的。因此项目部必须经常对焊工进行危害因素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合钢结构工程特点、焊工的专业特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目前一般工程项目部的管理状况,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易发事故类别主要有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中暑、烫伤、电弧烧伤这几种。具体危害因索分析如下:

  2.1 触电。焊工发生触电的概率最高。焊工易接触焊钳、焊条、接线柱、高压电线等直接带电体和绝缘损坏的电缆线、漏电的焊机外壳、带电的金属结构等间接带电体:而焊工劳保防护用品有缺陷或未穿戴,夏季身体出汗:节点杆件多,操作空间狭小,障碍物多,接地回格短路,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焊接工位绝缘隔离破损;雨雪雾等潮湿环境;照明光线不足;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随便合闸等等都易引发触电事故

  2.2 高空坠落的危害因素:登高梯子、脚手架板失稳;在工作点焊接时未系安全带或不系安全带在杆件上行走;安全带损伤;安全带低挂高用,挂杆失稳;未架设安全网;高温环境中暑、头晕、站立过快;雪雨风雾环境焊工踩空、滑倒;切割构件时,构件突然分离,张力打击操作人员;触电失稳:焊工带病高空作业。

  2.3 物体打击。危害因素从两方面分析。其一焊工受伤:交叉作业现场无隔离保护。其二焊工伤人:焊工工作点的工具材料滑落,焊工随意抛弃废弃物,切割件脱离,点焊件固定不牢,结构件倾倒。

  2.4 火灾、爆炸危害因素:交叉作业现场,焊接或切割点周围或下方存有易燃易爆的汽油、油漆、气瓶、装潢材料,距离不够又未采取隔离措施,无监护措施,无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物的存放点焊接回路线搭接处有打火花现象:个人防护用品沾有油脂,使用漏气的调节阀、割枪、气带、气瓶气割工具;气瓶高温下爆晒;用氧气吹扫工作服等不良习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5 电弧烧伤危害因素;焊钳工件短路时闭合电源开关或正在操作时拉开电源开关,开关起弧伤手;未戴个人防护用品焊接作业,电弧伤手伤眼或伤其他裸露皮肤。

  2.6 烫伤危害因素:接触焊缝、切割缝或未冷却的工件,未穿戴防护用品。

  2.7 中暑危害因素:高温天气环境持续焊接,焊工出汗太多。施工组织安排不当,盲目抢进度。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

  施工现场焊工各类易发事故和具体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是人、物、环境三大要素。人的因素包含焊工本人、现场其他工种人员、管理人员,这三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直接对焊工带来危害。物的因素包含焊接作业所涉及的设备、工具、材料、构件、防护用品,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危害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高空作业、交叉作业、露天作业、恶劣气象环境等等这类操作现场的环境。其次是项目管理水平这种软环境。项目管理混乱,会直接带来事故,对焊工造成危害。

  3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

  1)项目管理人员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周边环境、临近高压线距离、相临建筑物距离。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象资料,包括近几年的极端气温,降雨、降雪、雷电情况。

  2)项目部组织焊工熟悉钢结构工程设计图纸。重点掌握结构类型,节点布置情况;了解施工组织设计中拟定的施工组织方法,安装工艺方法和选定的焊接工艺,焊缝质量要求。

  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与焊工相关的安全用电防护措施、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防火防爆措施、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使用要求、立体交叉施工安全隔离措施、结构件临时固定支撑措施。

  4)对照施工平面布置图,项目部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工作:配电线路、材料堆放、设备安装的位置走向符合规范要求。对焊工进行身体检查,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安全教育、焊接操作模拟训练。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5)材料部门准备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配电设备、防护装置;焊接设备:电焊机、气割枪、气瓶;劳保用品:焊帽、气焊镜、绝缘手套和鞋等;周转材料:脚手架、扣件、架板等。项目部组织专人对以上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检查验收。

  3.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安装、拆除、维修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按规程操作完成。

  2)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场内配电箱及电器设备应可靠保护接零。

  3)实行三级配电系统,加强配电箱管理。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严禁一机多闸;箱内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工作零线应通过端子板分段连接;电器开关不得歪斜和松动;箱体做到防雨防尘。

  4)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漏电保护开关选型必须与用电负荷相匹配,安装使用必须与接地系统相配合。

  3.3 焊接工具安全使用防护措施

  1)电焊机各导电部分绝缘良好,带电部分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MΩ。空载电压值符合标准要求。

  2)电焊机的外壳接地(接零)装置螺钉不小于M8。使用期间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3)电焊机必须单独安装电源开关。一次电源线长度不得超过2~3m。焊把线采用多股软铜缆线,截面符合要求,长度20~30m。焊把钳绝缘与隔热性能良好,焊钳与把线连接紧固。

  4)不得利用现场金属构件搭接做焊接回路线。

  5)启动电焊机时,焊钳与工件不能短路。调节电流应在空载下进行。离开现场,应及时切断电源。

  6)电焊机应平稳安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得靠近高热、易燃易爆环
下一篇:最基本的镁及镁合金试生产安全几点要求    

新闻看点
最新加入企业
最新入库产品
网站声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四川职业安全健康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四川职业安全健康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